小春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账号
查看: 613|回复: 3
收起左侧

[原创&日记] 被误解的历史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12-19 09:51:40 |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账号

x
被误解的历史
一、王莽没有那么坏
一说起王莽,人们似乎总会想起“乱臣贼子”这四个字。在东汉官方的《汉书》里,王莽无疑是个虚伪做作、到处收买人心之流。但是,正如卡耐基指出的: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%是长处或优点,而20%左右是缺点。事实上,王莽深受儒学熏陶,很注意“正心诚意”、“修身齐家”,处处以周公为榜样。
公元9年,王莽代汉建新,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,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力图摆脱困境。
王莽似乎有意效法孔子,事事处处学习周公,他以儒家经典《周礼》作为改革的一切理论依据。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社会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,他一意孤行,恢复井田制,实行土地国有化——把全国的土地重新分配(人均不得超过一百亩)。但良善的初衷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善的结果,这种空想式的荒诞行为,这种逆时代潮流的改革,3年后就寿终正寝了。
如此看来,王莽并非是个只知篡权不干事的人。他曾经尝试过,也曾努力过,但“这个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”(胡适1928年语),似乎“生不逢时”。如果他的“托古改制”能够成功,他所建立的新朝得以延续,那么,后世对他的评价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。
然而,历史中没有“如果”,因而,王莽只能孤独地在历史悠远的空间里,继续他的悲剧人生。
二、东林不是党
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
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
这首诗,是我对东林党最初与最深的印象。
一直以来,我们很习惯“东林党”这三个字,它很容易使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场景:一大群书生,面红耳赤,情绪激昂地评论着日暮西山的大明王朝。
但事实上,东林不是党,而纯粹是书生们研习儒家经典、互相切磋的学习性团体。
1594年,顾宪成被革职后,回到家乡无锡,创办了东林书院。他创办学院的宗旨是想通过书院的讲学,继承儒家的正统血脉,纠正风靡一时的王阳明心学“束书不观,游谈无根”的倾向,拨乱反正,回归程朱理学。因而,真实的东林书院,是一帮读书人,书生气十足地研讨《四书》的经义,从孔孟一直谈到程朱。
那么,东林为什么被称为“东林党”呢?这实则是某些人强加的。中国历史上,多的是为了自身利益,不顾一切,采取任何卑劣手段陷害纯良之辈。当东林书院影响日甚、规模日巨、人才日多时(当时主要针对李三才),必定会招来讨人厌的蝗虫,整日“嗡嗡”地围在周围,甩也甩不掉。
东林不是党,而是“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讲学运动”。

头像被屏蔽
发表于 2013-12-23 15:21:33 |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头像被屏蔽
发表于 2013-12-23 15:21:39 |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发表于 2014-8-25 14:43:42 |
你生活在别人的眼神里,就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。最痛苦的不是分别,而是分别之后,回忆还是根深蒂固,像魔鬼般纠缠不清
小春网
常务客服微信
微信订阅号
手机客户端
扫一扫,查看更方便!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